
《耳与听力》教学规划
教学相关日期
-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
- 5月 全国助残日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
- 9月 国际聋人日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 12月3日 世界残疾(障)人日
1. 教学目标
2. 教学材料
3. 教学重点
4. 教学难点
5. 能力准备
6. 延展工作
7. 相关链接主题
8. 配套图书
一、耳的结构和听觉功能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的声音
比如我们可以听到小鸟清脆的鸣叫声,歌者激情的演唱声,还有巨型喷气式飞机轰鸣的起飞声。这些声音都源自一种看不见的震动,叫做声波。
声波会通过空气的震动被传输进入人类和很多动物都俱备的听觉器官 — 耳。

耳将所接收到的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输给大脑。

大脑又将这些神经信号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语言、音乐和其他声音。
人类等高等动物的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声波被外耳接收后一直沿着外耳道抵达位于外耳与中耳之间的鼓膜。
鼓膜是一张拉紧的薄皮。它像一堵薄薄的墙一样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声波传到鼓膜,鼓膜便像鼓一样震动,并把震动传输给中耳的听小骨。
听小骨是由人体中三块最小的骨头,锤骨、砧(zhen)骨和镫骨组成的器官。它通过卵圆窗与耳蜗相连。
展示耳的构造细节图片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系统由听觉器官各级听觉中枢及其连接网络组成。听觉器官通称为耳,其结构中有特殊分化的细胞,能感受声波的机械振动并把声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叫做声感受器。高等动物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起集声作用;有些动物的耳廓能自由转动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中耳肌、咽鼓管等结构,主要起传声作用。鼓膜是封闭外耳道内端的一层薄膜结构。声波从外耳道进入,作用于鼓膜,后者随之产生相应的振动。哺乳动物的听骨链是由3块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组成的杠杆系统,一端为锤骨柄,附着于鼓膜内面,另一端为镫骨底板,封盖在内耳的卵圆窗膜上,鼓膜的振动通过这一杠杆系统可以有效地传至内耳,鼓膜内为鼓室,听骨链及中耳肌都在其中。中耳肌又名耳内肌,有两块:鼓膜张肌的收缩通过牵拉锤骨而使鼓膜紧张,镫骨肌的收缩使镫骨固定,其作用都是限制声音向内耳的传导。咽鼓管(耳咽管)由鼓室通至咽部,平时关闭,吞咽和某些口部动作时开放,可使鼓室内的空气压力经常与大气压力保持平衡。
内耳的一部分,司平衡,称前庭器官,另一部分能感受声音刺激叫耳蜗,是骨质外壳包着的管状结构,卷曲数圈(人類为两圈半)呈蜗牛状,故名。这一管状结构靠近镫骨底板的一端较粗,叫基部,另一端较细,叫蜗顶。耳蜗骨壳内有膜性结构分隔的3条平行管道,从基部伸到蜗顶,分别叫做前庭阶、鼓阶和蜗管(或中阶)。前庭阶和鼓阶在基部各有一窗,分别叫做卵圆窗(前庭窗)和圆窗,两窗都有膜。圆窗外为鼓室,卵圆窗则为镫骨底板所封盖。前庭阶和鼓阶在蜗顶处(蜗孔)通连,此两阶内充满淋巴液,叫外淋巴。蜗管夹在前庭阶与鼓阶之间,亦充满淋巴液,叫内淋巴。分隔蜗管与鼓阶的膜状结构叫基底膜。由感受细胞(声感受器),神经末梢及其他结构组成的声音感受装置就排列在基底膜上,叫螺旋器或柯蒂氏器。若把卷曲的耳蜗拉直,从其横切面看,基底膜、螺旋器以及相邻结构。声音感受细胞是排列整齐的3行外毛细胞和1行内毛细胞,由支持细胞支撑,安置在基底膜上。毛细胞上端有许多很细的纤毛,其毛梢与螺旋器上方的盖膜相连。支配毛细胞的神经由位于耳蜗纵轴(蜗轴)处的螺旋神经节发出。螺旋神经节的神经细胞的另一轴索构成听神经,沿蜗轴走出,穿过颅骨入脑干。
听觉各级中枢间的传导通路颇为复杂。哺乳动物的第1级听中枢是延髓的耳蜗核,它接受同侧的听神经纤维。从耳蜗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小部分在同侧,在上橄榄核改换神经元或直接上行,组成外侧丘系,到达中脑四叠体的下丘,从下丘发出的上行纤维及小部分直接从上橄榄核来的纤维终止在丘脑的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束上行散开成放射状,叫听放线,终止于大脑听皮层,是听觉最高级的中枢。
听觉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产生振动)——> 听小骨 (放大震动)——> 耳蜗 ——> 听觉神经 (传递兴奋) ——>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点击观看 听觉功能 英文解说
《耳与听觉 》选看素材
选看 听觉背后的科学 (动画 TED 中文字幕)
选看 揭开听力神秘美丽的科学面纱 (演讲 TED 中文字幕)
耳的其他功能
耳不仅具有听声音的功能,而且内耳的一部分还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平衡。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内由传感器可以探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分的运动。
邻近两腔体内传感器 – 球囊斑和椭圆囊斑测定身体是正立、倒立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点击观看
三个半规管
帮助人感知做左右歪头、前后点头和左右转头的动作时体位变化的过程。
二、 保护耳朵和听力
全国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爱护耳和听觉的有用常识吧。
保护耳朵的动画故事
《耳的构造 》三阶卡系列工作介绍:
三、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作者:非鱼花酱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6869ed35238
来源:简书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白话新讲 – 李振杰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部战乱,贵族智伯凭借者雄厚的经济实力灭掉了自不量力的范氏。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看到范氏已经大势已去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心中长草,因为虽然范氏不比李嘉诚有钱,但是也是富家一方,家中稀世珍宝还是有一些的,当然即使得不到稀世珍宝捡到几毛钱也值啊,毕竟那不是自己劳动赚来的钱,来的容易。但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家还是有些畏惧范家的势力。熟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世界上总是会有为钱不要命的。
有这么一位蹑手蹑脚,心惊胆颤的来到范氏家里准备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由于第一次没有经验,所以也没有东找西找什么稀世珍宝,一进门看到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就决心一举拿下此钟。当然了一则是首犯,没经验不知道该偷些什么,二则贫寒的家境让他真的不知道到底稀世珍宝长成什么样。
话说这位首偷,下定决心后行动还是比较迅速的,双手抓住钟的边缘准备背回家,但此钟乃上等青铜所制,不但造型和图案精美,重量也不是一般的美,这样让首偷更加高兴了,因为足以证明这钟的确是宝钟,同时也证明了虽然自己没有眼光但是运气还是不错的,所以更加坚定此行不亏,并且此钟志在必得。人在高兴的状态下大脑转速至少是超过120脉的,所以很多的奇思妙想都会瞬间迸发。首偷当时灵光一现,心想整个猪吃起来费劲,很难煮熟,但是切成小块儿就成为了美味,既然大钟难以移动我可以把它敲碎,然后分别带回家岂不是完美解决方案,于是首偷边为自己神一般的思维喝彩,一边找大锤准备将钟敲碎。
事实告诉我们,高兴可以令我们思维加速,得到好的结果,但是高兴过了头却会乐极生悲,悲惨至极。
首偷一直沉寂于自己的聪明绝顶,但是一锤子下去之后,自己突然清醒了,因为咣的一声巨响告诉他敲钟是有声音的,而声音的传播是不会有选择性的进行传播,这一声响是传给了所有人,也就相当于在告诉大家自己在偷钟。首偷急切之下迅速的扑到了大钟身上,张开双臂想将钟声捂住,禁止它的传播。但令他失望的是钟声仍然悠悠的传向了远方。这令首偷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的抽回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模仿者偶像剧女主角的样子“我不要听,我不要听”,叫个不停,奇迹出现了,竟然真的将钟声减小了。于是首偷有一次拜服在自己的石榴裙下。由于考虑到自己需要用双手拿钟无法捂耳朵,所以只能找了两个补团,把耳朵塞住,然后边喊着“我不要听,我不要听”边拼了命的敲钟。要知道这钟前面已经说过乃是上等青铜所制,岂是普通人轻而易举能够敲碎的,所以在首偷的拼命中,钟声越来越响的传向了远方。
范氏家丁们以为家族主要成员要东山再起,召集大家,所以正愁没饭吃的老百姓们立刻随着范氏家丁奔赴了范家。而藏在隐蔽处的范家人也被这莫名其妙的钟声所迷惑所以也赶往范家。当大家到了范家之后,被首偷的行为惊呆了,哭笑不得同时也气愤不已。结局就不用细讲了,首偷被定义为真偷按当时的刑法加倍处罚。
来源: 搜狐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白话新讲
作者:李振杰 http://www.lizhenjie.com,公众号:lizhenjiegz,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人专栏作家,自媒体人,共享软件作者,新浪草根名博博主。
与“耳”相关的成语
- 典故:掩耳盗铃
- 褒义:耳聪目明 耳目一新 耳熟能详 耳提面命 洗耳恭听 震耳欲聋 如雷贯耳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贬义:抓耳挠腮 肥头大耳 耳软心活 耳食之谈 掩耳盗铃 充耳不闻 当耳边风 不堪入耳 俯首帖耳 掩人耳目 贵耳贱目 当耳边风 口耳之学
- 中性:耳鬓厮磨 耳闻目睹 耳闻不如目见 耳濡目染 耳目昭彰 面红耳赤 不绝于耳 附耳低言 忠言逆耳 隔墙有耳 迅雷不及掩耳 交头接耳 言犹在耳 酒酣耳热 耳提面命 聊复尔耳 舌敝耳聋 口耳并重 黄耳传书 倾耳注目 以耳代目
- 俗语:耳边风
认识声音

(请控制音量在中等级别,以免伤害到小朋友的听觉系统)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音的频率。低音的频率低,高音的频率高。我们人类把赫兹(Hz)规定为表示声音频率的单位。
人类和动物的听觉器官具有不同的听觉范围。也就是说人类和动物会各自听到不同赫兹单位的声音。 比如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而人类的听觉系统既接收不到极高频的声音,也感知不到极低频的声音。
然而蝙蝠的耳朵却可以听到被称为超声波的极高频的声音,并且用这个超音波做为捕食和躲避障碍物的辅助工具。


聋 人

联合国庆祝首个国际手语日
尼尔•迪马科(Nyle DiMarco)是一名演员、模特和聋人权益倡导者。迪马科在赢得美国“下一个顶级模特”(Next Top Model)大赛后声名鹊起,他提倡儿童从小就学习手语。今年29岁的迪马科生长在一个全聋家庭,他有25个亲戚都是聋人。
聋人,是因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听力受损的残疾人,也叫听力障碍者。简称“听障者”。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有2075万听障人。也就是说,在中国14亿总人口中,听障人占1.5%。 或者说在中国每100个人里就有一到两位是听障人士。
听障人的类型包括弱听、重听和老化聋等。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贝多芬 下
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但不幸的是,他在44岁时因为听力急剧下降,所以不得不放弃演奏和乐队指挥的工作。但他却一直坚持创作乐曲。谱出了许多的传世之作。
著名的《月光曲》是贝多芬的这些代表作之一。
第九交响曲 -伊丽莎白。月光
作曲 贝多芬
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贝多芬 致爱丽丝 演奏:朗朗

节日的意义: 关注听力障碍者
节日的起源: 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
你的理解与尊重,或许可以赋予他们面对「无声世界」的力量
先天至聋的听障人士往往会因为听不到声音,所以也无法使用正常的语音进行说话。也因为这样,从前聋人习惯地被称为“聋哑人”。但聋人所以不能说话,是因为他们的听力障碍让他们没有办法学习到正确地发音方式,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发出声音,因此,“聋人”应是对这一人群更准确的称呼。
手语
虽然不能用语音交谈,但是聋人会使用手语进行日常语言交流。

聋人的励志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