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测量活动。我们可以测量的数值包括:某两点之间的距离长度; 某一个平面的表面积;某个夹角的度数;某个容器的容积;某个物体的体积;某段时间的长度;某个运动的速度; 某个物体的温度,等等。
当我们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借助测量工具帮助我们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
测量单位
人类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越来越有能力创造出从极微小的人工构件到极庞大的宏伟建筑物。
请观看以下视频了解世界上做高的摩天大楼和最微小的机器部件, 体验我们人类文明不可思议的无限创造力吧!
量一量 画一画:
这款号称世界最小的机械表到底有多小。它的零件又有多小?
测量的工具可以分“标准”和“非标准”测量工具。
学一学,做一做,试一试
- 请尝试用不同的非标准测量工具对周围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 跟其他小朋友或成人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各自测量结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如果你还不会写字也没关系哦。 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图标来做标识进行测量记录哟。

想一想 用一用
除了上图里展示的身体部位,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做为简便好用的测量工具呢?
了解更多有关国际测量单位的趣事
纳米 即为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符号为nm。
举几个例子:
-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
- 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纳米。也就是说,1纳米等于0.000001毫米, 或写做 1nm= 0.000001mm
请观看视频体验一下如果我们缩小到跟纳米单位一样大小时,我们周围的世界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呢? 而纳米单位又究竟有多小呢?
中医取穴 – 身体测量工具的古老应用智慧-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中医实践中, 有一种应用手指宽度作为测量工具帮助寻找中医按摩穴位的方法,既科学又实用。请你一起来学一学手到擒来的中医点穴按摩,做一位手到病除的“小神医”。 俗话说“小偏方,治大病”。

学一学 用一用
用好中医按摩小妙招,身体健康不吃药。
同身寸 – 内关穴
我们把我们的右手伸出来,把掌心对着自己,会看到手掌下面有一个横的纹路,这个叫做腕横纹。
按照中医的讲究,你用你的三根或者四根手指,在腕横纹下面量一下,量到那个位置,你看你的这个手腕里头,有两根筋。在三根或者四根手指以下的位置,在两根筋的中间,有一个穴位,叫做内关穴,
你仔细摁一摁,一定会有一种非常酸疼的感觉。这个就是中医中,用你自己的手,用你的手指所量的、每一个人独有的、和自己的身体相匹配的这度量单位寸,这叫做同身寸。

内关穴的作用功效
头痛,眼睛充血,上腹痛,月经痛,腹泻,心痛,惊悸,晕车,胃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疼痛,休克,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
每一个看似平常的中医穴位都可以用来应对多种身体疾病和不适。希望小朋友可以学会用我们每天“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做一位可以自助和助人的小医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gj3plb8.html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中国传统度量衡小知识

小朋友们把手伸出来,你就能够看到,你这个手,一个侧面的轮廓,其实就是古文字中的 ”又“,维妙维肖,非常的像。所以从又的字呢,大多跟手,跟手的动作、手的状态,还有一些手的部位有关。
我们今天讲一个字,这个字是什么呢?这个字是从又发展来的一个长度单位,那就是一寸两寸的寸。讲完了寸之后,我们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其他的关于长度的字,比如说尺,比如说丈,最后我们再给大家讲一下冠礼的冠。
一、寸:腕横纹到内关穴的距离
我们先看寸字在古文字中的形体。在《说文解字》中的小篆体写法里有一个又字,又的下面,加了一个小横。寸是一个长度。古人计量长度,建构一个长度单位的依据是取自于人的身体。

寸
我们把我们的右手伸出来,把掌心对着自己,我们会观察到右手手掌下面有一个横的纹路,这个叫做腕横纹。按照中医的说法,你用你的三根或者四根手指,在腕横纹下面量一下,量到那个位置,可以感到有两根筋。 两根筋之间有一个穴位,叫做内关穴,你如果稍微使劲摁一摁这个内关穴,一定会有一种非常酸疼的感觉。中医中,用你自己的手指所量的、每一个人独有的、和自己的身体相匹配的这个长度表示一寸,这被叫做同身寸。
古人量寸,是用手和手腕下面的内关穴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寸。所以,在这个又字下面加一横,就表示加了一个指示符号。指示符号是用一个点、或用一个小横来标志某种特定的位置。 因为手腕横纹到内关穴是一寸,所以在又的下面标一个标注内关穴位置的小横就表示度量单位“寸”了。
1.分寸
从腕横纹到内关穴,这个距离非常的短。寸是一个很短很基础的长度单位。因此在我们的汉语中,也用寸来表示那种很短的很小的东西。比如古代说“无有分寸之功”(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就是我一点功劳都没有。我们也常说:”做事要有分寸。”就是说做事要把握好基本的礼仪规则。
2.“一寸光阴一寸金”
分寸是表示很小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是光阴很短,但是即使这很短的光阴,却可以和价值不菲的黄金一样珍贵。说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即便再多的黄金,你没办法买到更多时间,失去的时间就没办法再得到,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3.三寸不烂之舌
古人还有一个说法,叫“三寸不烂之舌”。我们的舌头,再长也不过是三寸,三寸不烂之舌食指一个人很会跟人讲辩理。
二、尺:十寸为尺
寸再往上,比寸大的一个单位就是尺。这就是我们用的尺子的尺。这个尺子的长度《说文解字》解释为,“尺,十寸也”。也就是十寸为一尺。

1.“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尺子是一个量长度的单位。今天的尺子是什么呢?一个尺子,短的尺子,10厘米的小尺子,是10个厘米。古人的尺,十寸也。尺比寸长,所以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意思是寸虽然短,但是,它如果跟不如它的比,它也有它的长处;尺子虽然长,但是跟比它更长的比,它也有它的不足。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再不好的人也有他的优点,再优秀的人也可能有他的缺点。
2.“咫尺天涯”
还有一个词,叫做“咫尺”。是形容很近的状态。这个尺,虽然比寸长,但是从整体上,它也是一个很短的长度,所以叫做咫尺。比如说咫尺天涯,就是说两个人,虽然隔得很近,但是内心情感不相通,就犹如在天涯一样,叫做咫尺天涯。
3.“咫”、“尺”之别
这个咫尺的“咫”到底是有多长呢?《说文解字》说,一个女性——妇人手长八寸,就是一个女性手的长度,八寸叫做咫,它比尺,稍微短一点。所以这个字,“从尺只声”。作为一个形声字,它的义符来自“尺”。
三、丈:十尺为丈
寸到尺是两个单位,第三个单位就是丈。“丈,十尺也”。丈比尺又大了一倍,是尺往上一个长度单位。我们从这几个长度单位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先人使用的也是十进制,每十个换一个单。

“丈”这个字,大家看这是它在小篆中的形体。我们看《说文解字》写成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又,“从又持十”,”十“说明它是尺的十倍。从“又”说明从寸到尺,都是用人手作为丈量的起点,所以从又表示丈量单位,和手有关。在古代,很多的丈量单位,都是用人体,都是用人的手臂的长度去衡量的。
关于丈这个字,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一个比较长的单位,所以张飞有丈八蛇矛。丈八蛇矛就是很长很长的蛇矛了。古人说这个人身长一丈就表示是很高的意思。
1.“丈夫”的由来
我们有一个词叫丈夫。今天说丈夫,指的就是和你妈妈结婚的那个人,也就是你的爸爸,你妈妈叫他丈夫。婚姻中的男方,叫做丈夫。但古代的丈夫实际上是指成年人。“夫”我们之前讲过,加冠礼,戴冠,成年人就是夫。
为什么叫做丈夫呢?这里暗含一个特定的周代的制度。那时是八寸为一尺,而不是十寸为一尺。 而十尺是一丈。古人叫做丈夫,是一个成年人的身高。
古人的长度单位从寸到尺再到丈,衡量的依据是根据人手往下一寸为一个基本的单位,然后十寸是一尺,十尺是一丈。
2.伸开手臂量丈
周代的时候还有一个说法。如果你把两只手伸长,从你的左手到右手,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也叫做一丈。这是周代的制度。
如果小朋友们可以量一量,你的两只手伸长,从左手到右手的距离,其实和你的身高是差不多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gj3plb8.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gj3plb8.html

秦始皇
秦朝中国开始有了全国统一的测量长度、重量、和容积的测量工具,俗称度量衡 。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25nkp2.html

商鞅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宽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无论你是在咸阳买东西,还是在宝鸡买东西,一斤都是同样的重量。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的度量衡的趣闻与常识
古代千钧多重?七尺多高?斗酒算海量?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差异
2019-06-06 08:00
作者: 史河奇谈 导读
中华历史延绵几千年下来,不仅仅是这片大地走向一统的过程,更是一个多元文化凝结成晶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了古往今来度量单位的不断统一。
然而在大家接触历史的过程中,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历史上度量单位的感知常常来源于影视演员与道具,譬如观众们对关羽的身高认知,几乎源于演员陆树铭的影视形象;而在史料文字记载中传达的度量单位又不十分直观,譬如古文中的七尺男儿具体是怎样的一副身材?仍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取一些典型,以便大家对古代度量单位形成更加直观的感知,旨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补充,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重量单位:鼎真的可以把人压死吗?
度量衡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到周朝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但是在之后的春秋战国乱世中,由于各国自扫门前雪,这套体系十分混乱,直到秦始皇建立霸业后才一锤定音,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以重量单位为例,战国时五花八门,秦国在商鞅的大刀阔斧下首先实现了度量衡内部一统,最后由秦始皇在领土内全面统一,涵盖的单位有铢、两、斤、钧、石,这些字眼中虽然有的现在还在用,却不可同日而语。

秦武王是个出了名的举重爱好者,最终也为这项事业献身了,提及他的名号,更多人关注的是他因举鼎而死,这口龙纹赤鼎有多重呢?一直以来都没有个定论,《史记》中只记载了此事,对其重量并未提及,然而《东周列国志》却对其描写得绘声绘色(演义性质),称其“千钧之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属实吗?

“千钧”换算下来就是当时的3万斤,1斤约合我们现代的250克,秦武王若是能凭借着血肉之躯令一口7500公斤的大鼎离地,差不多相当于举起三台宝马6汽车。古人瞒得我们好深,所以啊,大家在阅读古籍的时候,对于这些重量单位的形容可得擦亮了眼睛。

实际上,我们的考古工作已出土了不少古鼎,以名扬四海的司母戊鼎为例,实际重量是800余公斤,即使是世界上一流的举重选手也是举不得的。
重量的转换在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不同,譬如小说中的青龙偃月刀,按照罗贯中的表述,82斤就应当约合今天的23公斤左右,大家可自行对照。

长度单位:身高七尺算好身材吗?
区别于重量单位的难以感知,长度单位往往更具视觉冲击,因为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古籍中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提及他的身高,却很少提及他有多重,那么最常被提及的“七尺”身高是一副什么样的身材?影视形象中的演员身高是否与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吻合?
就整体而言,从古至今,一尺所代表的厘米数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因此不同时期描述的“七尺男儿”并非都是一样的身高,譬如秦朝的七尺好汉,身高实际上堪堪一米六出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魁梧。而这样的形容如果发生在明朝,七尺就是约合224厘米的惊人身高,放在今天去打NBA都是搓搓有余的。

那么影视剧中的演员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给人的感官有什么样的差别呢?这里我们尝试用图片为大家展示。
唐国强老师所饰演的诸葛亮长久以来深受观众们的喜爱,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孔明身高八尺,大家可自行脑补一番一位1米93大汉摇着扇子款款而谈的样子。

荧幕上由六小龄童老师传递给我们的孙悟空形象是一代人的记忆,有趣的是在原著中,牛魔王曾嘲笑猴哥身高不足四尺,若以四尺计算的话,由于成书于明朝,那么大圣的身高竟不足1米3,而若以唐朝计算的话,则更低。

篇幅有限,大家可以自行计算其他历史人物的身高,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容量单位:古代饮几坛酒算得上海量?
酒文化是中华历史重要的一环,有酒的地方常常诗歌伴行,有酒的地方也往往有江湖,因此我们在谈容量单位时,酒便是再好不过的对象了。

通常祭拜先人时,少不了燃香烧纸,但这种情况在李白这里发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情况。李白深受后人敬仰,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到李白墓前缅怀,大家知道老哥爱酒,各路网友纷纷孝敬,所以李白墓前可以说是什么酒都有。
杜甫曾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那么究竟算不算得上海量呢?按照唐朝的度量衡换算下来,斗酒就是10升了,约合当今的6000毫升。我们以一瓶标准葡萄酒的容量750毫升为例,不考虑古酒的度数,“斗酒”刚好装满8瓶!

无独有偶,《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也是一群酒国英雄,他们的酒量如何呢?我们翻书的时候不难发现,好汉招呼店小二上酒时,通常以“上几角酒”为台词,其中宋江要求“上一角酒”,鲁智深则要求“四角”。
在古制中,4升为1角,这样一来我们的换算工作就比较简单了,以宋朝度量衡计算,宋江的酒量约为当今的2808毫升,折合近4瓶标准葡萄酒的容量。再观鲁智深酒量,则约为当今11232毫升,几乎可以装满15个葡萄酒瓶!

至于他们的酒量如何,则需精通酒道的读者才有发言权了。
度量衡妙处:引领我们走进更生动的历史殿堂
时代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景观,如果我们以独特的转换方法走进历史殿堂,将收获更加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实际上,不仅古代的重量、长度、容量值得我们考究,将古代的金钱价值转换为现代价值也是一件十分有趣且意义十足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转换,相当于变相地穿越到历史中,近距离感受古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用你的身体做计量器,量一量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给教师及家长
- 依据上面的视频内容引导小朋友对身边不同物体应用标准和非标准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活动的的探索体验;
- 增加测量的趣味性,可以依据不同能力引导小朋友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例如:
- 用画图形式表示出测量的物品 和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及结果:比如,
- 画一张桌子表示测量的是桌子,
- 在桌面周围画出连续的手掌表示桌面的长宽各有几掌,
- 为小朋友提供不同的工具( 砂质数字板,字卡等)辅助和鼓励小朋友认知数字或文字;
- 或进行数字与文字的书写练习。
- 用画图形式表示出测量的物品 和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及结果:比如,
长 宽 高 体积 面积

量一量 记一记
请小朋友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身边的物体进行一下测量,看看哪些物体用同一个工具可以很容易测量长宽高,哪些物体只能测量一项或两项。
测量到的长宽高的数据要在数字后面写好单位,比如,国际标准长度单位的中文名称或英文标识 – 厘米(cm)、分米(dm)、或米(m)等。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长宽高测量的场景,比如邮寄快递时。
有些测量的程序很简单,比如测量上面的快递包装箱;

但有时测量流程会比较复杂, 比如想要给一个沙发做沙发罩时需要做的测量。

量一量、想一想
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学习的小朋友,
- 请你们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两组顺序分别测量一下教室里粉红塔的每一块积木的长宽高;
- 并把你测量到的长宽高的数据一一记录在一张表格里,
- 然后互相分享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和你在这些结果数据中发现的数字规律吧。
线索

长宽高 自主工作及家园共育
- 测量并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感兴趣的物品 – 探索
- 测量并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宽高数据- 列表式
-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物体的长宽高》小书
- 老师为小朋友演示画立体形的方法后,小朋友进行自主练习;
- 教师或家长引导小朋友对蒙氏感知教具进行分组测量:
- 粉红塔
- 棕色梯
- 红棒
- 几何嵌板系列中的三角形系列
- 四边形系列
- 多边形系列
5. 老师或家长跟小朋友探讨确立物体长宽高的方法,和跟长宽高测量概念相关的元素;
家园共育:
- 家长为孩子提供进行测量的真实生活体验机会;
- 引导小朋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意识,
- 引导小朋友开阔思路, 了解不仅小的物体可以进行长宽高的测量,大的物体如建筑物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测量,只是需要不同的而测量工具,并同小朋友一起探讨可以使用的不同工具;
- 与小朋友一起开展发明创造的头脑风暴游戏,想象和设计新的测量工具。
关于长宽高的趣闻
大小 体积 容积 重量
大小和体积


在广袤无边的宇宙中呦无数的几乎超出想象的巨大星体,请你点击查看一下它们究竟有多大吧。注意一下是不是又你熟悉的形体名称呢?
我们的周围和我们的身体中寄居着无数肉眼看不到微生物,它们有的多我们无害,有的可以让我们生病, 还有的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或有益于我们更健康地生活。点击了解一下吧。
自主工作 及 家校共育
- 画一画:
- 来做一本关于星体大小体积的自制绘本吧;
- 出版一本关于微生物的小书应该会很有趣;
- 给家长和老师的提示
- 请引导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不同级别的自主工作:
- 初级能力:
- 认识部分或全部天体和微生物;
- 能说出部分或全部天体或微生物的名字和特点;
- 中级能力:
- 能对天体及微生物进行画写工作,找些名称,标识大小的数字和单位符号;
- 能围绕所获得信息于成人或其他小朋友进行简单的有逻辑交流分享;
- 高级能力:
- 可以对巨大及微小的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和延展性想象;
- 可以自制关于天体和微生物的小书,可以默写名称
- 能说出这些天体和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并制作配有句型说明的自制绘本;
- 超级能力:
- 可以对主题概念进行深度的知识链接,语言表述和发挥高级别的想象力;
- 能够自主思考,提出围绕主题概念,有深度逻辑性的想法或问题;
- 有体现科学创造力,深层人文精神,高层级价值观的语言及行动表现
- 初级能力:
- 顺应小朋友自发的兴趣,就地取材或利用互联网资源与小朋友一起进行更深度的知识探究与体验活动;
- 请引导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不同级别的自主工作:
重量
距离 时间 速度
安全社交距离


小朋友想一想并讨论一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如果看到这些红叉的标记我们应该怎么使用座椅呢?

小朋友们想一想、试一试、再算一算这个帽子
每一顶要做多大
才可以确保两个人之间有 2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呢?
如果需要也可以请大人帮忙给我们一些思路提示哦。。。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或者幼儿园里有哪些场合是需要我们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呢?
具体要求保持的距离是多远?
我们在没有随身携带量尺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样的替代工具帮助我们快速便捷地找到
正确的距离呢?
如果我们想要像上面的照片里那样为人们提前做好站位的标记,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测量和画图工具以及材料呢?
不同的距离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和宇宙中有很多不同长度的距离。比如,小朋友的家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可能在一公里(1km),也就是一千米以内;小朋友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跟老家间的距离可能回相隔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公里;

你还可以学一学做一做自己家所在社区地图,
并在地图上标注不同地点间的距离。


地球到月亮的距离平均40多万公里(400,000km),也就是四亿多米(400,000,000 m)。那可是很多零哦。如果我们以每秒走一步,每步跨一米的速度从地球走到月球,途中不吃不喝不睡不上厕所需要一刻不停地走大约4629天,也就是12年还多才可以到达月球。


诶,那地球是月亮的大约多少倍呢?
你能找到方法推算出答案吗?

据说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可以塞得下太阳系八大行星,真的可以吗?你来试着算一算吧。
不过,第一步要先了解什么信息呢?
也许你已经想到在上面“ 大小 体积 容积 重量” 的专题里找到你需要的信息资料了。

月亮所以在天空中看起来好像很小的原因, 因为它离我们很远。
当宇航员站在月球看地球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地球也不会太大。


以及这些行星距离数据中的有趣信息吧